要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首先得有高情商的父母。
孩子會從父母的身教中,
學習如何面對壓力與人際衝突。
想成為一位高情商的人,
首先得提高自我分化的程度,
依照理智而非情緒反應做決策。
自我分化,
是一種人際互動的能力,
代表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
仍保有自主性的運作功能,
能區分情感與理智、
妥善處理曖昧不明的人際情境、
感受並調節自我情緒,
再以適當方式做出反應。
低自我分化的人,
較容易採用情緒系統來處理壓力,
彈性與適應力較差,
在人際中容易過度糾結、
會為了得到他人認同放棄自我立場、
使用自我防衛、退縮、回擊、切斷連結
等方式來因應壓力,
因此較容易產生人際衝突,
較缺乏解決問題的技能,
也較易受他人情緒影響。
高自我分化的人,
能運用理智系統處理壓力,
聚焦於增加解決問題的策略,
並能夠覺察與調節自己的情緒、
自我控制不適當的反應,
因此即便在衝突當下,
也能站在客觀立場表達自己的想法,
也較不易受情境壓力影響屈服於權威。
我們如何與自己對話、相處,
就會如何與孩子對話、相處。
想要改變與孩子的關係,
得從改善跟自己的關係做起。
在練習改變的過程中,
要多聚焦於自己的進步,
多與自己對話、鼓勵自己、
認識自己的情緒與內在歷程,
而非一昧批評否定自己。
在互動中,
被情緒激發根據本能做出反應時,
無須苛責自己,帶著覺察發現這件事,
在腦海中想像下次可以如何基於理智反應,
多次練習之後,基於理智的反應會更能開通。
改變是一個來來回回的歷程,
每一次的來回,都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
摘錄自《#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作者:陳雪如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作者的提醒彌足珍貴,很多時候,父母是為了自己而改變,而不只是為了孩子。我跟父母相處,看到不少認真的父母,在帶孩子的十幾年中,慢慢成為一個更豁達圓融,且能跟人親近又有界線的中年人。
剛開始都會覺得是孩子要改變,常在我面前對孩子有各種數落。用這種方式要孩子改變,孩子常會抗拒,父母更是氣惱。
當父母逐漸意識到,是自己要改變的時候,會從不甘心緩步走向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親子關係是很好的鏡子,妥善運用這把鏡子,可以把我們自己的困境慢慢釐清。
於是,親子攜手成長,此生相互成就。
祝願您,能學習溫柔對待自己,對自己有愛,才給得出來!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290705709084632
.
以上文字摘錄自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校園心理師第一手觀察,看懂青少年憂鬱、難相處、無法溝通背後的求救訊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80
3/14(日)14:00 #新書分享會 免費報名中
>>https://cplink.co/rVE6fOjL
校園心理師跟你面對面,聊聊孩子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台北📍台中📍高雄,僅此三場!
立即免費報名
>>https://reurl.cc/OXMq03
親子天下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yPsychologist/
.
贈書直播_情緒覺察與同理,是一個人幸福的關鍵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356153061/videos/234424651487504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